一、教育经历
1)1997-2000年,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
2)1996-1989年,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习,获医学硕士学位。
3)1982-1986年,安徽师范大学 物理系物理专业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二、工作经历
1)2010至今任深圳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硕士导师,主要从事生命信息监测及应用、医学仪器设计、医学法规与应用等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
2)2000-2010年,在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任职10年,历任研发部工程师、资深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和系统工程师,以及部门经理和监护产品线研发总监等职,从事生命信息监测技术及应用研究,以及产品性能与临床验证等工作。
3)1997-2000年,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攻读博士。
4)1989-1997年,在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任教近10年,历任助教、讲师和医学物理教研室主任等职,从事医学物理、医学电子技术以及心电信号特征识别与监测等教学与科研工作
三、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仍是生命信息监护技术及应用,电生理治疗方法及应用,医疗器械设计与标准应用等方面,已经建立起一个研究团队,成立生命信息监护技术及应用研究所,建立一个基于标准要求的低血氧验证实验室(Bickler-Ye Lab),并采用ISO9919/ISO80601-2-61标准要求制定方案,开展基于SP10,EN1060-4标准要求的无创血压验证,同时在心电算法的研究与验证上开展基于IEC60601-2-51标准要求的测试与验证,希望在基本生命信息监护技术的性能改善与功能提升上提供技术支撑。
在新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特别是在呼吸二氧化碳气体监测技术及应用上已经开展深入的研究,并已经完成工程化实现与临床应用研究,在呼吸力学和呼吸功能监测方面开展研究,实现基于超声技术的流量和氧气监测;同时还在麻醉深度监测技术及应用、血液动力学监测及应用、心脏起搏与除颤等方面开展研究,取得较好的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承担或完成省市项目4项,企业项目6项,涉及呼吸气体、心电、血液动力学、血氧以及光电检测等技术,为企业输出了相关技术。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专业工作期间,主导完成国家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八项,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19项,发表相关专业论文超过30篇,承担和完成的项目多项,绝大部分研究成果都实现量产,主导完成基于国际标准SP10和ISO9919的无创血压、脉搏血氧测量技术实现与临床验证,并获得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认可,主导完成国内第一款基于红外呼吸末二氧化碳、呼吸力学监测技术和快速体温监测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并实现产品应用